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二单元 表格式教案
第十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: 教材分析:
本单元教学折线统计图,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。这是 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统计过程,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。在学会条 形统计图基础上掌握折线统计图, 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 图, 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。 本单元内容分两段安排: 先安排例 1 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, 再安排例 2 引导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。结合本单元学习,教材还安排了综合应用“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”。 教 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,选择合适的素材,逐步 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。
教学目标: 教学目标:
1.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,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 构,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,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;初步学会根据实 际问题,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,并能对统计图进 行简单的分析。
2.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, 知道可以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 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,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,能简单解释统 计的结果。
3.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统计活动,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;感受到统计与生 活的联系,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,发展统计观念。
教学重难点: 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,即折线统计图能
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;同时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,感知两种统 计图之间的不同,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数据 课时安排: 课时安排:
1.折线统计图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 课时
2.选择统计图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 课时
3.练习八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 课时
4.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…………1 课时
十二、 十二、统计 教学内容: 教学内容:教科书第 94-96 页内容。 教学目标:
1.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,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,体会折线统计
图的特点,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。
2.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及作用,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,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与方法,发展统计观念。
3.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,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 度。
教学重点、 教学重点、难点: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。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
的点。
课前准备:电脑课件、学具卡片 预习提纲: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,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,体会折线统计图的
特点,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。 \\\_\\\_课时 14\\\_\\\_ \\\_\\\_周 月 27\\\_\\\_ \\\_\\\_日 第 \\\_1\\\_\\\_课时 第\\\_14\\\_\\\_周\\\_5月\\\_27\\\_\\\_日 教学流程 一、揭示课题
1.出示书本例题图片。 谈话: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?(观 测气温)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 5 月 21 日这一天观测到的 气温情况记录成表。屏示统计表:深圳市 5 月 21 日白天室外气温情 况统计表(略)
2.分析统计表。 谈话: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? 对 总\\\_\\\_67\\\_课时 \\\_\\\_6 复备
学生意见的预设:早上
7。点到晚上 7 点,每 2 小时观测一次,共 7 次;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;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…”
3.揭示课题。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:为了更便于分析;后来他们 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深圳地区 5
月 21 日. 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谈话: 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 图吗?(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, 如果学生不知遭, 可由教师揭 示) 教师板书课题:折线统计图。 二、互动探究: 互动探究:
1.探究特征,感悟优点。 谈话.刚才我僻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
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?(能)
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
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?(学生可能说到: 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 况) 原来如此, 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?(温 度变化情况、最高最低气温、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、各时间段内温 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)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; 你能从图上看出哪 段时间气温上升(下降)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(下降
1)得最慢 吗?.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,教师加以指导,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 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。 谈话: 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 的情况来说,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?为什么?
2. 联系生活举例。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?(学生 . 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. 如病人的心电图、 , 股票分析图等, 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)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 优点: 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, 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 的情况。
3.了解结构。 谈话: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,
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? 看了图, 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, 在制作 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?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, 再全班交流, 教师在学
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, 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, 在 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: (
1)横轴: 一般 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, 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; (
2)纵轴: 标明数据, 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\\\_致,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 稍高一些(和条形统计图相同);(
3)描点、连线:要找准数据,看清 横轴、 纵轴进行描点。 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, 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; 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 漏掉或连错。(
4)标注数据: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,不 要写在折线上。 (
5)填写制表日期。
三、矫正反馈: 矫正反馈: 谈话: 事先我们一起收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
情况,并制成了统计表,谁来介绍一下。(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 表介绍数据)如果将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,你有信心完成吗? 学生独 立在练习纸上尝试练习。 教师指名展示制成的统计图, 、 同学互相评 价并改正, 重点关注所描的点的位置与纵轴上的标尺是否对应。 统 , 计分析: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?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的 预设:每年度的数据;变化情况;哪两年间上升得最快等等。谈话: 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吗?(可能逐 渐稳定,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,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)比较折线 统计图和统计表, 你有什么想法?(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 反映数据的多少, 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 量的变化情况:持续上升,没有下降) 四、迁移应用: 迁移应用:
1.统计心跳情况。谈话: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,你有没有注意过 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?谁能说说?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, 反映了 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, 我们一起来看看。 出示下图, 从这张图上,你可以知道些什么?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 吗?(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)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 心跳情况吗?(趋于稳定, 不会一直下降, 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 分
80~90 次左右)
2.统计身高。 谈话: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,还有很 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。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 况。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, 让我们一起 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,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。 学 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, 并在小组内交流, 说说自 己的身高增长情况, 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, 说说能从图上发现 什么。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:(
1)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,增长的情 况各不相同, 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。 (
2)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 统计图有明显区别, 底部从 0 到 110 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。 让学生
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。 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 110 以上, 省 略 O 到 110 这段数据可以使 1
10~145 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,使数 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,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。
3. 分析判断。 我市人民商场服装部就去年衬衫和毛衣的销售情 况作了一些统计, 你能从中知道这两张图各表示什么服装的销售情况 吗谈话: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有什么不同?你会作出怎样 的判断?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。 (上图为衬衫销售情况, 下图为毛衣销 售情况) 教师小结: 有了形象直观的折线统计图, 更便于我们对一些 情况的分析和了解。
4.教学“你知道吗” 让学生阅读“你知道吗”的内容 提问:通 。 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?你认为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?(既是不完整 的条形统计图, 又有折线统计图的成分)它有什么优点?(简明、 生动、 形象,给人的印象深刻) 五、课堂总结: 提问: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,掌握了 课堂总结: 什么本领?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?制作折线统计图时
要特别注意什么?
板书设计: 板书设计:
折线统计图
(
1)横轴: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,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; (
2)纵轴:标明数据,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\\\_致, (
3)描点、连线:要找准数据,看清横轴、纵轴进行描点。 (
4)标注数据: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,不要写在折线上。 (
5)填写制表日期。
巩固案: 巩固案:
教学“你知道吗” 。 让学生阅读“你知道吗”的内容 提问: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?你认为这幅统 计图是什么统计图?(既是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,又有折线统计图的成分)它有什么优 点?(简明、生动、形象,给人的印象深刻) 提问: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,掌握了什么本领? 数据有什么优点?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?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
教学反思
选择统计图
。 教学内容:教科书第 97-99 页内容。
教学目标:
1、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,选择跳下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
示相应的数据,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,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。
2、 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,能利用适当的方式整理和 描述数据,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。
3、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 系,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,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,发展统 计观念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图: 教学重点、难点: : 课前准备:电脑课件、学具卡片 预习提纲: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,能利用适当
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,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。 \\\_\\\_课时 14 周 月 \\\_\\\_日 第 \\\_2\\\_\\\_课时 第\\\_14周\\\_5月\\\_28\\\_\\\_日 教学流程 一、自学质疑: 自学质疑: 在日常生活中,统计图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,有谁愿意给 大家介绍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?(学生举手发言) 对 呀, 两种统计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,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 数量的多少, 便于数量大小的比较;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大 小, 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。 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问 题中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。 今天这节课, 我们就 总\\\_68\\\_\\\_课时 \\\_\\\_课时 复备
来研究“选择统计图” 。(板书课题) 二、交流展示: 交流展示:
1. 以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为例, 选择恰当的统计图。 (
1)谈话: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, 越来越多的人跟电脑交上了朋友, 电脑也因此而 走进了千家万户。 课前请同学们做了我们四年级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 况的调查,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调查结果? (
2)根据学生的回答,相 机出示统计表。表 l:20
01~2005 年四(
1)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 统计表 ┏━━━━━━┳━━━━┳━━━━┳━━━━┳━━━━┳━ ┃ 2005 年份 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