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小班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
教育随笔
《幼 儿 园 工 作 指 导 纲 趣。这就要求 我 们 在 进 行 教 学 时 要 有 意 变 换 活 动 的 形式、 法等等, 增强活动的趣味性, 以保持幼儿对 方 教学活动的兴趣。如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开展手指画、 印章画、 纸团印画、 签 画 、 画 与 剪 贴 画 等 , 力 求 多 棉 砂 样性、 新颖性, 游戏性 , 让 孩 子 在 轻 松 、 趣 的 创 过 程 有 中, 充分感受到寓 画 于 乐 、 教 于 玩 。 又 如 在 毛 线 拖 寓 画活动 《美 丽 的 小 手 帕》 , 我 为 孩 子 们 提 供 了 各 种 中 粗细不同的线 , 孩 子 们 用 这 些 材 料 蘸 了 颜 料 在 白 纸 上拖画, 不同的颜色、 同的线条交织在一起, 一块 不 美丽的手帕就完成了。活动结束时还有孩子仍乐此不 疲地要制作手帕, 有的幼儿甚至为自己制作完成的作 品欢呼。丰富 有 趣 的 活 动 形 式 让 小 班 孩 子 觉 得 绘 画 就是在玩 “游戏” 对绘画活动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。 , 三、 教学情景要游戏化, 体现玩和学的融合 幼儿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多数来源于游 戏。游戏是幼儿生来就喜欢的, 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伙伴。游戏是孩子的主导活动, 小班孩子的年龄 特点, 活泼、 动, 好模仿, 行为受其情绪的支配, 易 好 受周围环境的 影 响 。 游 戏 化 的 教 学 情 景 比 较 容 易 吸 引幼儿的注意力,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。在游 戏活动中, 他们无拘无束, 没有精神压力。在活动中, 运用各种方法, 如赋予孩子角色, 以游戏、 演等形 表 式进行活动, 激发并提高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。特 别是幼儿喜欢 拟 人 化 、 游 戏 化 的 情 景 表 演 , 在 游 戏 中, 他们会不知不觉得受到教育。学龄前孩子的年龄 特点告诉我们孩子 喜 欢 模 仿 , 喜 欢 扮 演 角 色 , 为 幼 儿 创 设 主 题 情 景,使 幼 儿 有 兴 趣 进 入 情 景 , 在 情 境 中 进 行模仿, 在模仿中获取, 在模仿中积累, 并拓展相关 的经验。 四、 提问要突出特点, 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个 好 的 提 问 , 它 可 以 在 无 形 中 打 开 幼 儿 的 想 象力, 使幼儿学习起来 更 积 极 、 有 效 ; 相 反 , 如 果 教 更 师的提问不到位, 不 仅 会 扼 杀 幼 儿 的 想 象 力 , 还 会 使 幼儿学习处于一种 消 极 被 动 的 状 态 。 提 问 ” 该 适 “ 应 合幼儿的年龄 特 征 , 各 个 年 龄 段 的 幼 儿 提 问 的 方 式 都应该有差异。对于小班的提问就应该明确、 具有启 发性 , 还要有针对 性 , 老 师 提 问 的 语 言 表 情 要 使 幼 儿 愉快投入的到活动中。
浅 谈 小 班 教 学 活 动 的 组 织 策 略
要》 确 指 出 幼 儿 教 育 是 明 “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 育的奠基阶段” 奠基就说 。 明与未来发展有着极其密 切的关系。幼儿园的教育活 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
触的、 熟悉的事物较感兴趣。因此教师选材应以小班 幼儿的年龄特点、 活经验为基础, 选择生动有趣, 生 浅显易懂, 密切联系 生 活 , 能 激 发 全 班 幼 儿 兴 趣 的 教 学内容。如小班的孩子们比较喜欢小动物, 在绘画活 动中就可以设计 “给小白 兔 喂 青 草 ” 给 小 猴 过 生 日 ” “ 等绘画内容。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、 玩具或食物 为教学内容 , 如“我帮妈 妈 绕 毛 线 ” 画 气 球 ” 画 苹 “ “ 果” 等等。同时选择 的 内 容 还 必 须 具 有 游 戏 性 , 讲 述 过多或单调的活动内容都不是小班孩子所喜欢的, 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。 二、 教学形 式 要 多 样 化 , 让 孩 子 觉 得 活 动 就 是 在 游戏 小班孩 子 由 于 受 其 年 龄 特 点 的 限 制 , 其 感 知 经 验比较的少, 他 们 注 意 力 容 易 分 散 , 缺 乏 持 久 的 兴
◇
昆 明 市 盘 龙 区 茨 坝 幼 儿 园 韩 颖 芳
儿主动活动的、 种形式的 多 教育过程。只有开展好教学 活动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。 小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 接受的第一次教育, 培养幼 儿的学习兴趣, 让他们爱学 习, 才能为以后中班、 班 大 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 因此, 作为小班教师应该把 握住幼儿的年龄特点, 生动 地组织幼儿在园的学习活 动,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,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, 下面就谈谈对教学活动组 织的几点认识和体会。 一、教学内容要生活 化, 体现游戏性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比 较小, 受其认知水平发展的 限制, 生活经验比较少, 他 们对日常社会生活经常接
1. 提问的目的要明确
教师的提 问 要 具 体 , 明 确 , 给 幼 儿 沿 着 一 条 思 路 去思考问题。 首先教师要清楚自己为什么提问? 通过 提问要达到什么目的? 教师要在活动前反思: 我这么 提问幼儿会有什么回答? 不能机械发问和盲目提问。
2008 年第 47 、 期 48
课程教材教学研究
75
教 育随笔
提问也不要过多, 以免打断幼儿的思维。 提问是通 过 语 言 、 情 、 作 表 现 出 来 的 。 提 问 表 动 中教师的语气 、 表 情 直 接 影 响 着 幼 儿 回 答 的 兴 趣 和 结果, 尤其是小班的幼儿。一句平淡的提问对孩子来 说 , 也许只是老师 发 出 的 一 个 指 令 , 唤 不 起 幼 儿 参 与 活动的兴趣; 而 一 句 富 有 语 气 的 提 问 加 上 老 师 丰 富 的表情, 首先是给幼儿以声情并茂的感受。重要的是 可以吸引幼儿 , 唤 起 幼 儿 参 与 活 动 的 欲 望 , 而 且 是 发 自内心的, 积极的顺着老师的提问去做。 五、 创设自主的学习空间, 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新课 程 的 幼 儿 主 体 观 , 对 幼 儿 的 发 展 具 有 极 为 重要的作用。 它 促 使 教 师 更 多 地 思 考 如 何 让 幼 儿 有 更多的机会处于活 动 的 中 心 , 让 幼 儿 自 由 选 择 同 伴 , 自主选择辅助 材 料 。 因 此 教 师 就 要 努 力 创 设 开 放 情 景, 创设更多的时间与教师、 伴交往, 能接受到真 同 正的个别化教育, 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。如在数活动 《比 较 物 体 的 大 小》 , 在 教 室 的 里 为 幼 儿 提 供 多 组 中 大小不同的同一物 品 , 让 幼 儿 自 由 比 较 物 体 的 大 小 , 并用语言讲述或与同伴交流。在这样一个自由感知、 自主宽松的环 境 里 既 提 高 了 幼 儿 学 习 的 兴 趣 , 促 进 了师幼、 幼儿之间 的 互 动 性 , 让 每 一 个 幼 儿 都 得 到 了 动手操作、 开口说 话 的 机 会 , 又 让 教 师 有 更 多 的 机 会 走到幼儿中间 指 导 每 一 位 幼 儿 的 学 习 情 况 , 让 幼 儿 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做活动的主人。 只有抓住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, 掌握了正确的 教 育 观 , 通 过 多 种 途 径 为 幼 儿 创 设 适 宜的、 发展性的教 学 情 景 , 才 能 使 幼 儿 各 方 面 的 能 力 得到锻炼和提 高 , 并 促 进 小 班 幼 儿 学 习 意 识 形 成 和 学习兴趣的培养。
2. 提问要带有启发性
教师的提问 既 要 有 价 值 , 又 要 带 有 启 发 性 , 应 启 发幼儿通过多种方式 寻 找 答 案 , 例 如 : 在 吹 泡 泡 的 活 动中我问: 请小朋 友 用 每 一 种 材 料 都 去 试 一 试 谁 能 “ 吹出泡泡, 看看谁的 泡 泡 最 多 。 ” 思 考 对 于 那 些 只 而 有一个答案的问题, 教师应当避免。还有一些无意义 的提问, 更应该省略。例 如 : 教 师 们 爱 提 问 好 不 好 ? “ 对不对? ” 或把答案直接说在提问中。如, 蝴蝶是有 “ 像这样的提问, 幼儿没有思考、 没有主 四个翅膀吗? ” 动学习探究, 对幼儿的回答, 没有任何启发性。
3. 教师提问的针对性要强
在活动中经 常 会 出 现 , 老 师 提 问 一 个 问 题 , 孩 子 回答什么的都有, 而针对目的的答案幼儿没回答。这 是因为幼儿年龄 小 , 他 们 的 思 维 和 表 达 目 的 性 还 不 够强, 而老师的 提 问 太 宽 泛 。 所 以 老 师 的 提 问 要 具 体, 针对性要强, 要一针见血, 直指目标。老师的每一 个提问要由浅入深, 使 活 动 逐 步 加 深 , 使 幼 儿 在 每 一 个提问中都有新的发现、 新的任务。每一步都有新的 收获 , 保持对活动的 兴 趣 。 例 如 : 在 磁 铁 的 活 动 中 我 第一次问 “这两只兔子一样吗? ” 孩子回答: 一样, 他 “ 们颜色一样” 。我第二次问; 这只兔子的脚上比那只 “ 孩子回答: 这只脚上有区 “ 兔子的脚上多长了什么? ” 别针, 哪只脚上没有 。 ” 过 两 次 提 问 孩 子 回 答 的 比 通 较, 能看出第二次老师的提问具体针对性强。而且幼 儿思路清晰、 明确自己的探究方向。
4. 老师提问的语气和表情要使幼儿愉快地投入
到活动中
简讯
义务教育应向幼儿教育延伸
发展的关键, 在孩子走进中小学学校大门以前, 他 们的人格特征、 为方式、 知风格基本上已经形 行 认 成或具备了雏形。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, 只能加强不能削弱。 他说, 前几年全国范围内对幼儿教育的松懈有 抬头的趋势。 一些地方甚至以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 所以 育为借口, 把许多公办幼儿园转制, 一卖了之。 国家应尽快启动 “幼儿教育法” 的立法工作。 摘自 “新华网”石永红 / 吴栋 文
全国人大代表、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 , 应尽快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。 入 朱永新说, 现在许多地方入园贵、 园难已经 成为教育的一个新问题。在一些城市, 上幼儿园至 少 每 月 花 费 500 元 , 多 的 甚 至 要 1 500 元 , 一 年 下 来 大约要 6000至 1 8000元。幼儿教育的花费已成为继 大学教育之后压在年轻父母身上的一大负担。 而在 农村, 大部分孩子还没有机会上幼儿园。 朱永新 说 , 应 尽 快 普 及 1 2 年 义 务 教 育 , 即 加 上 幼儿园 3 年, 因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决定人的一生
76
2008 年第 47 、 期 48
课程教材教学研究